望高樓碑誌

望高樓碑誌

媽祖石神蹟

清朝乾隆間淡水港口相當繁榮,有不少船隻固定出入,當時海上行船的人並沒有導航設備,遇到天候不佳或夜間不足時,船隻就容易迷航造成意外,當時本宮住持僧人有感於此,便向出海戶募集資金,在油車口一處名「假地」,興建望高樓並於嘉慶年間(西1796年)正月立「望高樓碑誌」記載其用意過程。
相傳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駐在淡水的日軍爲了急建野戰堡壘,以防盟軍登陸,就地取用望高樓廢墟的大量石材,導致這座有一百五十年之久的石砌燈塔被「斬草除根」,遂由地上消失。僅倖存「望高樓碑誌」立於本宮,十分具有歷史價值。
當時燈塔導航設備,通常是官營。望高樓卻爲民營燈塔,可說是罕見之例,這種人造的導航標的與民間所信仰的航海守護神「媽祖」相同,能庇護航海安全。緣由此碑誌,其全文如下:全立望高樓泉廈郊出海,戶尾街董事共爲設立守望以便利涉事竊,惟淡江港口係諸船出入要津之所其東北勢旁有假港一處每遇黑夜沙汕擋蔽莫辨真假前經一二船隻誤認假港致遭不利奚另邀同船戶相議捐資建立望高樓一座在假港涯付與。福佑官住僧慶西倩工守護每夜明燈照應諸船由燈下南勢進港可保無慮其走立費須業經在港諸船允捐銀壹六元外再到本港者每次出銀肆錢以為守樓工資油火等費願我同人玉成其事捐金不替則眾生無迷津而諸船皆利。
*附註:福佑宮前殿的右側內牆上,嵌有一塊嘉慶年間(西元1796年)的「望高樓碑誌」石碑,高約90公分,寬約45公分,記載淡水興建望高樓的用意及過程,十分具有價值。